毛主席几十年来竟舍不得丢弃这些物品。按照韶山风俗,逝者生前遗物,特别是衣服,往往随之销毁,以免生者伤心。可是毛主席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爱子的遗物独自一个人保存了整整26年,这中间隐藏的伤痛与对儿子无尽的思念,难以言说……
那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岸英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有很多人都建议毛主席不要同意岸英赴朝作战,但毛主席却非常坚定地说:“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谁去!”
就这样,明知道上战场会有流血牺牲、会有生离死别,主席还是毅然把毛岸英送到了抗美援朝前线。
1950年10月15日,毛岸英同志随志愿军总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这天上午11点左右,4架美军轰炸机掠过志愿军总部向北飞去,突然又从北边飞回,迅疾到达作战室上空,疯狂地倾泻了上百颗汽油弹。当时,毛岸英同志刚发完有3个A的加急电报,轰炸如暴雨般落下,他与另一位同志陷入一片火海……
毛岸英同志牺牲了,年仅28岁!这是毛主席一家牺牲的第六位亲人。毛主席在北京新6所1号楼,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一噩耗,怔怔地在沙发上坐了半晌。良久,才点燃一支烟,使劲抽起来,一支接一支,最后长叹一声:“唉,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
他不会忘记,为了革命,自己抛家别子,岸英从小随母坐牢,失去母亲后又曾带几个弟弟流落街头。他多么想弥补对儿子的亏欠呵!是的,他是一党一国的最高领导人,难道这个还不能办到吗?然而,恰恰因为他是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所以,他才更不能有任何特权;正因为毛岸英同志是毛主席的儿子,所以,才有了比平常人家子女更高、更严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彭德怀同志回国,面见毛主席,心情沉重:“主席,我没有保护好岸英,我有责任,请求处分……”
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只是其中之一……”
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发电军委总干部,询问如何安置毛岸英同志遗骨。总干部复电要求运回北京,彭德怀认为不妥,24日写信给周恩来:“我意即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主席的儿子……”周恩来将此信给毛主席看,毛主席表示同意。于是,在朝鲜平安道志愿军烈士陵园,至今安有“毛岸英烈士之墓”。
作为国家领袖,毛泽东把唯一健康的儿子送上前线,他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贡献了他的亲人,也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毛泽东主席的表率,就像无声的命令,汇聚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我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