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毛泽东的家庭生活帐簿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作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张旭 配音:李建国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套较完整的毛泽东的家庭生活帐,包括生活账簿和部分单据、票证,是毛泽东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毛泽东一家从1952年开始设立生活帐簿,有日常杂费开支账、生活费收支报表、物品分类账等等。

毛泽东的家庭日常杂费开支账

 

  日常杂费开支账共4本,一本为黑色隐花硬皮现金日记簿,两本为北京成文厚帐薄文具店出品的软皮现金日记簿,一本为绿色硬皮本。毛泽东终身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自己用过的东西,只要还能用,他都舍不得丢掉。日常杂费开支账中有关修理物品的记载随处可见。如1963年11月24日,修小锅换底1个,用去1.10元;1964年5月,毛泽东的皮凉鞋换底,用去手工费2元;毛泽东有一只瑞士产欧米嘎手表,是1945年8月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给他的,此后毛泽东一直戴着这块表,其间手表坏了多次,前后用去了几十元修理费。毛泽东对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人都十分有感情,总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根据日常杂费开支账的记载,1965年2月24日至6月30日,毛泽东支付身边工作人员医药费72.8元,出差补助费280.35元。由于工作关系,毛泽东常常要留客人吃饭。他请客一般都是四菜一汤,他自己点一个菜,请客人点一个菜,然后配两个素菜,一碗汤,只有个别情况例外。日常杂费开支账中记载了毛泽东宴请某些特别客人的费用。如 1965年,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冲破重重阻挠,从美国辗转回到故土。毛泽东在7月底热情接待了李宗仁,对他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真诚态度和爱国爱乡之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见后,毛泽东请李宗仁吃饭,招待费共50元。

毛泽东1968年1月的生活费收支报表

 

  1962年春,为防止身边工作人员有贪污和渎职行为,毛泽东率先垂范,对自己一家的收支认真填写报表,每个季度向中央警卫局财务处上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的生活费收支报表有42本,大都是毛泽东的生活秘书用横格纸自制而成的。其中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一项支出格外醒目,这份开支的内容是:送章士钊2000元。这项支出一直持续到1973年。毛泽东为何每年给章士钊送钱呢?这得从毛、章二人交往的一个故事说起。
  章士钊,字行严,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期间,章士钊作为前任馆长曾给予他帮助。1920年春,毛泽东为筹集建党经费及送部分同志赴法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额较大的费用,曾专门到章士钊家拜访。不久,章士钊即筹集了2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对于章士钊的义举,毛泽东很感动,表示以后一定归还。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定居北京。毛泽东经常邀请章士钊开座谈会,还在与他的一次谈话中诙谐地说:“现在有稿费可以‘还债’了”。毛泽东与人交往,一贯坚持“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论谊”的原则。对朋友,他有大海般的胸怀,珍惜友谊,有礼有节。1963年初的一天,毛泽东与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闲聊中说起向她父亲借钱的事。章含之不相信,因为她父亲从来没跟她提起过这件事,自己也一生无钱,怎么可能有钱借?毛泽东跟她详细地介绍了这段陈年往事,并说:“行老哪里晓得,他募捐来的这笔钱帮了共产党的大忙。当时,一部分钱确实供一批同志去欧洲,另一部分我们回湖南用来造反闹革命了!”“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欠了几十年的债,一年还两千元,十年还完两万元。”没过几天,毛泽东的秘书果然给章士钊送来了两千元。并说:“以后每年春节送上两千元。”章士钊十分不安,以“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为由推托。当章含之把父亲的话带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笑了:“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贴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钱偿还得了的呢?”就这样,从1963年起,每年大年初二这天,毛泽东都会准时派秘书把两千元送到章家。1973年7月1日,章士钊在香港病逝。毛泽东动人的“还债”故事也打上了一个句号。
  小小的生活帐簿,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与千百万老百姓同甘共苦的共和国主席的家庭,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和国领袖的崇高形象。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