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湃烧契约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彭湃
【人物】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今汕尾市)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故事】
1927年,彭湃领导创建起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他带领海陆丰农民率先在中国开展土地革命,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彭湃的著作《海丰农民运动》是中共党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毛泽东称他是“农民运动大王”。
为探求这位被瞿秋白誉为“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的革命历程,记者日前来到彭湃的故乡——地处粤东的汕尾海丰县。
从深圳开车出发,沿深惠东部沿海高速、深汕高速,疾行一个多小时,远处山头红色“彭湃故里”的大字跃入眼帘,提示着我们,海丰这一方红土地到了。
义无反顾背叛豪门
由有产者变无产者
很多人知道原苏联有“红场”,殊不知,离深圳约两百公里处的汕尾市海丰县也有个“红场”,亦即红宫红场。
挺拔的木棉树、轩峻的红台、朱漆的大门、红色的墙……走进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见到彭湃大量农民运动时期的文献、旗帜和武器等珍贵文物,脑海中不禁翻卷起当年农运的怒潮。当年彭湃领导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活动的中心——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日还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彭湃出身大地主家庭,却义无反顾走出豪门,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发动农民运动,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直至英勇牺牲。其短暂而壮丽的一生,在革命史册上写下独特的篇章。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馆长陈晓辉指着一件件文物,向记者讲述:1896年,彭湃出生于海丰县有名的大地主家庭,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彭湃自述家况是:“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当时海丰县是广东社会矛盾尖锐之地,官绅横行不法,鱼肉百姓。自小生活在这里的彭湃,目睹了巨大的两极分化,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他,最终背叛了家庭,领导农民同地主阶级作斗争。
彭湃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为寻求真理,他东渡日本求学,并于1918年9月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求学过的早稻田大学,就读于政治经济科。他说:“我选定此类专业,为的是将来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秉志改革”。
1921年5月,彭湃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家乡海丰县进行理想的实践。他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
1922年,彭湃被任命为县教育局长。他利用担任海丰教育局长的机会,锐意整顿教育,聘用思想进步的留学生当校长、教员,倡导教育为劳动者服务,推广普及农村教育。他用毛笔画了一幅马克思的巨像挂在教育局内,表达他要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改造中国社会的坚定决心。刚上任不久,他就组织县城学生高举写有“赤化”的红旗,举行“五一”劳动节游行。海丰的官绅大为惊骇,县政府马上罢了他的职。
彭湃丢官后,把目光转向了广阔的农村,“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
纪念馆内,一台早已锈蚀的留声机引起记者注意。1922年,彭湃刚开始发动农民运动时,用这台留声机放音乐吸引周边农民,并通过宣传来唤醒农民觉悟,让他们知道“农民团结起,革命搞到底,你分田我分地,有田有地真欢喜”的革命道理。
初到农村,彭湃穿着一身讲究的衣服,乡下人以为他来收租讨账,躲着他。后来他换上农装,戴上竹笠,光着脚板走到田间地头考察农民生活,学习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向农民宣传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彭湃坚定地认为,半殖民地中国的国民革命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国民革命运动首先应是一个伟大的农民解放运动。
1922年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彭湃将理想投入实践的第一步,是先把自己由有产者变成无产者。家中兄弟分家产后,彭湃把自己分得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不敢要,他就将田契全部当众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彭湃烧田契的行动,在视土地为命根的农民眼里是惊天动地的事情,迅速传遍海陆丰大地。
最早引燃农民运动火种
创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在纪念馆内,陈晓辉指着一栋红色的平民医院旧址向记者讲述——彭湃领导农会,从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入手,带领农民联合起来减租减息,抵抗苛捐杂税。为农民办免费教育,教农民记账、打算盘,让农民不受地主的骗。农会还在县城办了一所农民医药房,农民凭农会会员证看病,不收诊费,药费折半,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享有了看病不用钱的待遇。农会还研究改良农业发展生产的办法;帮农民去跟地主、官府打官司,调和争端,解决纠纷;扶贫济困,救济孤老等。农民通过参加农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方面都直接受惠。短短5个月后,农会会员已达2万余户,农会管辖下的人口有10万之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最早引燃农民运动火种的“农民运动大王”彭湃,被农民们称为“彭菩萨”。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彭湃不断为农民争取利益。1924年10月,彭湃等领导成立了广宁农民协会,并建立了县农民自卫军,之后指挥农民自卫军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取得了对地主武装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减租运动。到1926年,海丰县农会会员达25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65%。很快,农会遍及了广东省,广东省农会成立,彭湃被推选为执行委员长。
1924年国共合作期间,彭湃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彭湃提出:农民就是全国最大多数的国民,中国国民革命若不得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参加,则革命断不能成功。在他的提议下,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决定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为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并一直担任农讲所骨干教员。
记者见到,纪念馆内陈列着彭湃当年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1926年,《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开始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上连载。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瞿秋白评价“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将该书列入《农民问题丛刊》中,并指出彭湃这篇著作及其他关于广东农民运动的材料“乃本书最精粹部分”。
1927年3月,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成立,彭湃和毛泽东、方志敏等13人被选为执行委员,担负起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彭湃和方志敏等支持毛泽东提出的重新分配土地主张。10月30日,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海陆丰农民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举行第三次起义,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夺取了政权。随后,彭湃受派从香港回到海陆丰,负责筹建工农苏维埃。
1927年11月,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马上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彭湃主持制定了《没收土地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最早的一个土地法规,苏维埃政权由此率先在海陆丰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部队撤退到海陆丰,彭湃在欢迎起义军大会上讲到广州起义失败时说:“这算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顽强坚持了四个月。它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1928年11月,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8月30日,彭湃英勇就义,年仅33岁。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泪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高度评价彭湃一生,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
(以上文字部分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