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诗歌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周恩来

【人物档案】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日作战。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1952年7月12日,周恩来针对美国空军F-86喷气式战斗机8架,侵袭中国东北部安东领空,杀死杀伤和平居民49人之事发表声明,严重抗议美国飞机侵略中国领空挑衅行为。1974年6月1日,病情日益加重的周恩来作了第一次大手术,从此住在305医院,直至1976年逝世。

【周恩来的诗歌】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1)“蹈海”(并非“韬海”!)指清末留日学生陈天华

赏析:此诗作于1917年夏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时年19岁。是周最著名的诗,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掉头东”实用梁启超东渡诗“掉头不顾吾其东”。

 

 

春日偶成

其一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其二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赏析:这是目前发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发在1914年10月《敬业》杂志创刊号上,当时他只有16岁。第一首颇有政治意味,似与当时的孙袁之争有关。“烟霾布正浓”,“霾”字有种穿越感,第二首最后一句出现了“相思”一词,不知这位民国美男,当时在思念着什么呢?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赏析: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表达中共对“皖南事变”的抗议。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题词,不是诗,因为不押韵,却不知叶、急属入声通押,实是四言诗。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

(一)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二)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三)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赏析:这三首诗是1916年4月,周恩来以笔名“飞飞”发于《敬业》第四期的作品。诗中的蓬仙兄指张蓬仙,吉林人,是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同学,当时他们发起了一个学生社团“敬业乐群会”,张任会长,周任副会长兼《敬业》主编。这三首律诗,已显示出了总理的文学功底。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周恩来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

 

赏析:“皞如夫子”名张皞如,是南开学校教师。1916年张勋复辟,张皞如、周恩来写诗反对。

 

<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

满园樱花灿烂

灯光四照

人声嘈杂

小池边杨柳依依

孤单单站着一个女子

樱花杨柳哪个可爱?

冷清清不言不语

可没有人来问她

[注]此诗选自1978年3月人民日报社《周总理诗稿》

 

欢迎和悼念 ·周恩来

正值欢迎志愿军胜利归来兴奋之余,又临悼念前往阿富汗和阿联文化访问遇难烈士大会前夕,思潮起伏,长夜难眠。念及毛主席整风思想中忠于人民、提高风格、献身海外、战胜自然诸义,因成俚言四句。我不能诗,专此聊以寄怀。

粉身碎骨英雄气,百炼千锤斗士风。

走石飞沙留侠迹,上天入地建奇功。

一九五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五时

 

赏析:这是一首传说中的周诗,作于1958年10月底。从小叙来看,是为了迎接志愿军归国和纪念不久前因飞机失事而罹难的郑振铎、蔡树藩等人。传说《人民日报》在打算发表此诗的前一天晚上,接到周的电话不让发,原因不明。此诗四句起首皆成语,单调空洞,已入老干体窠臼。且悼念人家飞机失事,用“上天入地”不免滑稽无聊,不伦不类。

(来源:摘编自《诗词轩》)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