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乡情 心忧天下——记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签名手迹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的签名手迹。

 

1959年6月,毛泽东与韶山的乡亲们在一起。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文物库房里,有一件文物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是馆藏唯一的毛泽东手迹。轻轻打开盛放文物的囊匣,一张长24.8厘米,宽37.8厘米,略带微黄的宣纸上,“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七日”这自成一体、苍劲有力的字迹跃然出现在眼前。

看着这张珍贵的签名,让人的思绪仿佛回到了1959年6月25日,这个让韶山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韶山冲阳光灿烂,青山披彩。毛泽东在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陪同下,乘坐一辆银灰色的吉姆车,于下午五点多回到了韶山。毛主席回来的喜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韶山冲。过去人们朝思暮盼,现在乡亲们奔走相告。激动、欢呼、热泪……离别三十二年的亲人回到了韶山,这一天成了韶山从未有过的盛大节日。

毛泽东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回乡前,他特意与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约法三章: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特别是不要派公安人员去;二、在行动上给予自由;三、到了韶山要让我广泛接见群众。这天下午,毛泽东入住韶山招待所松山一号楼(今韶山宾馆故园一号楼),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就风趣地对韶山招待所党支部书记毛伟昂说:“你帮我去把‘山神’、‘土地’找来!”毛伟昂心领神会,主席要见的是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支部书记。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故园一号楼。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握着主席的手,激动地说:“1954年我代表家乡人民去北京看望您的时候,您说想回韶山看看,乡亲们日盼夜盼,如今您真的回来了!”毛泽东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当权派,比我好,比我自由,我也想回来,就是回不来,现在我才得到了自由。” 浓浓的乡思,浓浓的乡情,溢于言表,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毛泽东拉他们在沙发上坐下,询问起他少年时的老师、同学、亲友等人的现状。他对毛继生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这次回来,要同乡亲们会一会面,说一说话,吃餐便饭。”他一边说,一边扳着指头数要请哪些人:“一是我的族戚——老表、堂兄弟们;二是韶山冲的烈属;三是老地下党员;四是老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老农民自卫队员。”毛继生仔细地听着、记着,毛泽东最后还嘱咐:“明天晚上请他们来吃饭。”主席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感谢故乡人民几十年来对他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是要借这个机会倾听群众的意见。

6月26日傍晚,故园一号楼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毛泽东在此设便宴招待韶山的父老乡亲。宴请开始前,主席与韶山老人进行了座谈。他说:“我离开韶山30多年,今天请大家来,想听听列位的意见,想你们对我,也对政府提些意见,尽量提,放心讲。”老人们根据自己的感受作了回答。毛泽东为了表示鼓励,还特地请摄影师为他和几位敢于“直谏”的老人单独合了影。座谈会结束前,毛泽东总结说:“乡亲们,你们提意见是对党的热爱,对政府的支持,希望你们今后还要多提,大胆讲。回到北京后,中央要开会,好好研究,向全国下个文,统一解决食堂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是才搞,没得经验,出了问题,中央要负责,特别是我要负责。”饭后,他还留下部分老人再次交谈,并一再动员和鼓励大家实事求是,讲真话。老人们反映了口粮、密植、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毛泽东称赞说:“你们讲得好!不然,我听不到这些意见。希望你们今后多提意见,多反映情况。”为了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在回到韶山仅仅三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接见了干部和群众3000多人,调查了韶山农村情况和农业生产的第一手材料。

6月27日下午3点,毛泽东就要离开韶山了,招待所所长请他题词留念。主席风趣地说:“回到自己家里还要题字呀,题个什么字呢?签个名,报个到吧!”他拿起毛笔,蘸上墨,在留言簿上写下:“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毛泽东主席虽然离开了韶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每当我们静静地凝视着他的签名,他那魁伟慈祥的身影,亲切幽默的话语,感人至深的音容,忧国忧民的情怀,依旧深深地印在人民的心中。

(来源:作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张蓉 音频录制/李建国讲故事)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