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农趣谷作为岳麓区第一个由街属城建开发公司主导打造的农业休闲观光综合示范项目,2014年获得全市“都市田园旅游示范点”称号,2017年被列入全区十大产业项目。作为岳麓农趣谷主阵地的学华村在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实施的成效。2018年,作为岳麓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学士街道将“坚持党领导一切”的生命线贯穿“乡村振兴”建设始终,以岳麓农趣谷田园综合体为重点,以学华全国文明村为主阵地,以组织振兴引领景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积极探索“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基层实践的发展路径。
(一)组织率先振兴,巩固乡村振兴基础
一是组建更强实力的基层组织。为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对岳麓农趣谷景区的领导,学士街道整合了学士城建开发有限公司经济发展优势资源,将学士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岳麓农趣谷景区党组织力量整合为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同时,将岳麓农趣谷所在地的学华村第一党支部与岳麓农趣谷联合党支部结对共建,让两个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先试者和“组织振兴”的命运共同体。二是选配更高素养的党建头雁。强调党总(支)部书记核心作用,坚持知事识人、依事选人,在岳麓农趣谷“乡村振兴”战略中,紧扣本地乡村振兴实际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重新推选出学华村第一支部书记。选派街道党建办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引好路子、压实担子、搭好梯子。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扩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走访入户,培养了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三是搭建更全功能的组织阵地。在2017年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对焦问题导向、瞄准重点难点、聚力短板弱项,增设新乡贤座谈室、矛盾调解室、党群讲习所,精心设置十九大精神宣讲及党员带头致富展示区,通过软硬件双向提升,将该阵地打造成学华村片区政治学习中心。同时,积极发挥电子平台阵地优势,深入结合街道智慧党建APP建设,发布群众需求,开展服务认领,进行互动评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健全更显常态的组织管理。在支部持续推进“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确保“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述双评”等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深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做实做细“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
(二)组织引领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学士街道致力于做好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以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纽带,以农户增收为目标,以岳麓农趣谷建设为依托,推动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农业农村美丽新画卷。一是因地制宜,描绘城乡互融的产业地图。街道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为平台,以学华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新型农业合作社为两翼,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景区内涵,积极开展“羊村”“文氧领地”等景区功能业态产业招商,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源动力,推动形成以都市旅游业为主导,辐射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第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格局。二是大力引培,构建城乡一体的人才体系。为确保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能大施所能,街道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引才、留才,既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又注重培养土专家,全面构建起城乡一体的人才引培体系。结合实际,在岳麓农趣谷内率先建立岳麓党员群众讲习所,选聘当地6名讲习员,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通过分批次、分门类的开展知识培训,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通过走访入户积极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建设、运营岳麓农趣谷创客中心,最大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及服务,创设舒适、便捷、高效的发展及沟通平台,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主动融入大科城建设,进一步编制完善“院士小镇”概念性规划,全力推动“科创企业集聚小镇、高端人才创业首选小镇、创投资本云集小镇”落实落地,构建人才、科技、经济的多维度驱动格局。三是精准引导,破除城乡融合的文化壁垒。为推动城乡文化深度融合,统筹岳麓农趣谷景区及周边乡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升,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在景区内开展村民公约“户户认领、人人施行”。结合组织建设,设置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当地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以村民自治为导向的和谐乡村。深入结合景区建设,在景区内大力开发研学游线路,创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在带动城区高校资源参与的同时,丰富当地居民文化涵养,潜移默化的完成农民精神上的“洗脚上岸”。四是精耕细作,打造城乡互力的生态样板。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模式,创新构建环境共享、资源共享、亲情共享的结对养老服务,形成城乡养老的良性互动循环。结合绿色庭院打造,进行环境友好家庭、邻里友好家庭、美好和睦家庭大评比,同步将该项评比纳入党员积分项目管理,在景区显著位置设置荣誉墙,定期对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形成示范带动、全员参与的创建氛围。同时,进一步搜集农户闲置农耕用具丰富农耕博物馆,记录人类农耕文明历史进程。
(三)组织催化振兴,凝聚乡村振兴共识。
一是做服务群众的“思想者”,让“乡村振兴”更具导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学士街道将“人民观”贯穿始终。街道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在合作社设立农药残留、土地检测等配套保障功能,将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农业投入统筹至政府承担。在合作社运营下,以城市居民认领租地、城乡居民共同打理的形式开发共享菜园,实现就地输出农民服务。开发共享菜园电子平台,拓展农作物物流配送功能,将农民富余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收入,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来源明确、配送到家、安全可靠”的无公害农产品供应需求,形成了政府分摊风险、农民规避风险,政府增加投入、农民低投入的规范的农业种养及销售模式,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二是做基层调研的“播种者”,让“乡村振兴”更具靶向。街道将走访调研作为乡村振兴实施的基础步骤,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组织调研决策的基础。进入3月以来,工委书记罗政密集走访岳麓农趣谷、学华村,召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专题办公调度会议5次,召开各小组推进、讨论会议达30余次。期间工委书记带头,部署党员干部约100余人次,对景区及周边142户居民开展集中走访,就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基层问题反映、就业意向、创业需求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收集整理清单问题26个、发掘闲置劳动力42个,结合岳麓农趣谷建设激活创业主体9户,摸底可出租房屋50栋,同时,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完善居民档案100余份,做到了户户有档、户户有底、户户互动,让群众意愿成为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的“营养”和“肥料”。三是做艰苦奋斗的“先行者”,让“乡村振兴”更具情味。艰苦奋斗是党员的基本修养,当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状态,党员的归属感与获得感将被最大程度激活,也将内化为涵养党性的“营养液”。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指挥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可以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70余名党员干部自愿报名挥柴刀、砍竹子,为共享菜园配套建设节约2万元资金… …不论是纸上规划,还是挑土建设,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党员干部先行成为服务群众最无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