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萧萧,风阵阵,长征路上生离别(上)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1934年4月。
瑞金北大门——广昌筠门岭。
炮火连天。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在殊死争夺阵地。
红军伤亡惨重。
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军队不得不准备作战略转移,即退出闽、赣的中央苏区。
夜里,周恩来到毛泽民的住处。两人握过手,彼此心情沉重。周恩来说:“封存的金银该取出来了。”毛泽民问:“是全部吗?”周恩来点点头:“全部送到造币厂,加工成银圆、金扣、发卡。”
毛泽民的心沉了一下,点点头。周恩来又握着毛泽民的手说:“红军的全部财物都担在你的肩上。”
红军前队出发。毛泽东也要离开他在中央苏区最后的住所:云石山。他心爱的小儿子毛岸红不得不留下来。
毛泽覃、贺怡抱着毛岸红,走出屋子。毛岸红大声哭叫着:“我不,我不,我要找爸爸,我要找爸爸……”
贺子珍狠狠心对贺恰说:“你们走吧。”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在云石山上回荡着:“妈妈——”
贺子珍冲出屋子,扶在门框上,望着下山的路,孩子仍在他婶婶的怀里挣扎着。
毛泽东、毛泽民也要出发了。毛泽民一身戎装,外加一个大挎包,匆匆来到云石山,他对毛泽东说:“红军大队已经出发。”
此时,国家银行所有人被编入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毛泽民是这个大队的总负责人,任务是管理交通运输,沿途筹集粮款,保证整个红军队伍的给养。他们还带上了所有的黄金、白银和苏区发行的钞票,共160多担。
毛泽覃则奉命留在中央苏区,担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
三兄弟依依惜别。毛泽东微笑着说:“我们又要分手了!”毛泽覃说:“两位哥哥,你们放心地去吧!小弟留在苏区,会坚持下去的。”毛泽民说:“泽覃你要多保重!”
三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毛泽东又说:“泽民,你背上是红军全部的家当,你赶快走吧!”
于是,毛泽民先带警卫员离去。
毛泽东穿一身单军装,左臂搭一件大衣,拄一根棍子,离开云石山,踏上于都河的浮桥。
毛泽覃、贺怡站在山上,望着大哥毛泽东远去的背影。贺怡喃喃地说:“这一去,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大哥……”
毛泽民带着苏维埃国家银行的14位工作人员和100多位挑夫,缓慢地行进在赣南山区。
曹菊如说:“太慢了,要减轻一些重量才行。”毛泽民说:“辎重拖累了行军速度,但是否丢弃,要等中央的指示。机器可以丢,银圆、金子、纸币都丢不得。”
当毛泽民率第十五大队到达潇水时,他们见到的是一片惨烈的景象:江岸和水边到处横陈着红军战士的遗体,红军大队甚至无法处理这些遗体。
前队在用鲜血和生命为辎重开辟通道!
毛泽民不忍心多看这令人悲伤的情景。他指挥辎重和挑着财物的队伍赶快过江。印票子的石印机也压在大家的肩上。从感情上说,毛泽民是舍不得这架机器的,它来到中央苏区实属不易,它也为苏区的经济发展作过巨大贡献!但现在,他不得不考虑丢掉这架笨重的机器,因为整个队伍都被它拖得步履艰难,而且每多走一步,几乎就要多付出一位战士的生命。毛泽民就眼睁睁地看到身边一名战中弹倒下,担子倾倒,白花花的银圆流满一地。
毛泽民抱起这名战士,战士却再也无法站起。
队伍停顿下来。曹菊如痛苦地说:“我们拖了大队的后腿啊!”毛泽民指着机器:“机器是不能再抬了,就地掩埋吧!”
战士们按毛泽民的命令,在路边沟里掩埋了这架机器,也掩埋了刚刚牺牲的战友。
毛泽民挑起了牺牲者刚刚挑过的那担带血的银圆。
毛泽覃、贺怡把大哥毛泽东最小的儿子毛岸红交给老乡。酷烈的战争环境不容许他们把孩子带在身边。贺怡对老乡说:“拜托您了!孩子的父母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也居无定所,只能请您照看。”
毛泽覃拿出一些银圆交给老乡,贺怡把一个装衣服的包裹放在凳子上。毛岸红抱着贺怡的腿不让她走。毛泽覃抱过孩子:“毛毛,听话,有一天我们会来接你的。”
孩子哇哇大哭,不让叔叔、婶婶离开。贺怡挣脱孩子的小手,捂着脸离去,直到听不到孩子的哭声,她才靠在一棵树上自己抽泣起来。
贺怡身怀有孕。她也不能随军行动。
在会昌县白鹅洲码头,冬日的早晨,天低云暗,冷风阵阵。
毛泽覃和贺怡依依惜别。
毛泽覃说:“党决定让你陪父母去赣州做地下工作,当赣州县委书记。你以后的日子会更困难,但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住!”
贺怡注视着毛泽覃消瘦而刚毅的面庞,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哽咽着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你也要多保重!”
毛泽覃说:“我没有问题,你不必担心。”
贺怡自语:“不晓得还能不能见到毛毛……”
毛泽覃说:“就让他们在老百姓中间长大吧!”
红军大队继续西行,前队占领了贵州省的遵义城。硝烟还在城内外飘散着。战士们忙忙碌碌地打扫战场,他们从长征开始后第一次这样扬眉吐气!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柏公馆举行。
1月17日,遵义会议最后一晚,一切都水落石出。
毛泽东重新被确立了在中共党内、军内的权威地位,实际上已位居首要。
在遵义城毛泽东住所,夜里,毛泽东、毛泽民、贺子珍、钱希钧聚在一起喝茶,气氛轻松而愉快。
贺子珍说:“我们怕是几个月没有这样在一起了。”
毛泽东长舒一口气:“是啊!军事路线和行动方向问题解决了,这盘棋就好下了。”
钱希钧说:“你真是几上几下,如今终于又回到领导岗位上了。”
毛泽东说:“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小事,党和红军如果还是让博古、李德他们那样搞下去,亡无日矣!”
钱希钧举杯:“来,为红军、为中国革命,也为哥哥复出干杯!”
众人以茶代酒干杯。
毛泽东站起来,大声说:“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又要动身了。”
毛泽民问:“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呢?”
毛泽东坚定地说:“向北!到抗日的最前线---日本鬼子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正当毛泽东重新统领中央红军,指挥这支“铁军”在云贵高原上纵横驰骋,完成四渡赤水的杰作,向云南省会昆明进发的时候,留在赣南的他的小弟弟、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覃遭遇国民党军的伏击。
这是在1935年4月25日。瑞金红林山区,黄昏,布谷鸟声声,杜鹃花在雨后夕阳里格外显得红艳。毛泽覃带着战士们走在丛林中。他身上的军装已被战火烧坏,他的脸被硝烟熏黑。他身边几名战士都受了伤。
远处还在响着枪声。
战士转回来报告:“师长,前面有一个村子。”毛泽覃顺着战士所指望去说:“好,我们进去歇一晚。”
一行人疲惫不堪地走进村,当夜就宿在这里。
夜深了,毛泽覃与战士就着炉火烤干衣服,一边吃着干粮。有几名战士歪头睡着了。
毛泽覃说:“明天要想办法突出去。”
卫士说:“师长,你打一下盹儿吧,我到外面放哨。”
4月26日清晨,枪声大作。毛泽覃镇定地要战士们赶快往山上撤,他自己迅速跑上门外的高地,端枪向拥上来的国民党军射击。
战士们往山上撤去。
卫士说:“师长,你快走!”
枪弹飞过来,射中毛泽覃的右腿。毛泽覃还击,又一发子弹飞来,射中他的左腿。
国民党军以小丘、丛林做掩护,从四面向毛泽覃直逼过来。毛泽覃咬紧牙关,忍着伤口的剧痛,双腿跪在地上,继续向国民党军射击。
子弹穿透了毛泽覃的胸膛,鲜血一滴滴洒在他身下的杜鹃花上,把嫩绿的树叶染得殷红……
毛泽东和毛泽民此时已离开贵州省到达四川省北部。
红军翻越了大雪山。
毛泽东在中央纵队。
毛泽民在第十五大队。他头戴旧棉帽,上身穿单衣,外套一件没有挂布的羊皮背心,脚穿草鞋,背着一条鼓鼓的布袋。
他的身后,雪地上拖着一行长长的血脚印。
马萧萧,风阵阵。
马背上驮着受伤的战士。
毛泽民站立不稳,用力拉住马的尾巴……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终于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来源: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录音: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