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条被子的温暖】培正学校里的一次特殊重逢
内容简介: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文明时,总政治部就设在这里,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就住在这里。期间,毛泽东还与该校创办者、湖南一师的同学张盛珊在此久别重逢,相谈甚欢。
内容简介: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文明时,总政治部就设在这里,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就住在这里。期间,毛泽东还与该校创办者、湖南一师的同学张盛珊在此久别重逢,相谈甚欢。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韩田小学位于省道324线旁,原叫培正学校。这所四合院式的学校看起来并无多大的特别之处,但其意义非同一般。因为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文明时,总政治部就设在这里,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就住在这里。期间,毛泽东还与该校创办者、湖南一师的同学张盛珊在此久别重逢,相谈甚欢。
2017年7月4日,记者跟随韩田村支书张礼明一行走进韩田村小学。学校现有13名老师和320多个学生,因为已经放暑假,校园内很安静。
据《汝城县志》记载,培正学校创办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创办者即该村的张盛珊。培正学校原有房屋12栋,现在仅存一栋占地300平方米的小青瓦土木结构夯土硬石顶房和张盛珊亲手栽种的一棵桂花树,其他的老房子都先后拆掉重建了。
经考证,1918年,与毛泽东同班同学、品学兼优的张盛珊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回家乡当了教师。他看到一些穷孩子上不起学,就用自己的薪酬抵学费,1922年,他想方设法筹建了这所学校,并命名培正学校。1934年11月9日,毛泽东长征到这里,见到了阔别16年的老同学,老同学意外重逢,无比喜悦。原来张盛珊1927年当选汝城县第十区(设文明司,辖文明、岭秀、盈洞三个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又任国民党汝城县常务委员,成为白皮红心的革命者。张盛珊因接待了毛泽东和红军,得罪了大土匪胡凤璋,1935年被胡谋害。
已退休又返聘在韩田村小学教书的朱孝勤老师告诉记者,“张盛珊与毛泽东同龄,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回汝城当小学教员,同时,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农民运动,是文明区农民协会委员长,我爷爷朱宾禄则是农民协会的骨干,同时任文明乡教育督学。我爷爷与张盛珊的父辈之间是世交,两人又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所以平时来往非常频繁。”
正因为张盛珊与朱宾禄的亲密关系,因此张盛珊在晚上又带着朱宾禄一起再次拜会毛泽东。期间,三人谈得很投机,从外强的侵略到国民党政府的无能;从当时的革命情况到工农兵革命的出路;从工农群众面临的落后教育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因为张、朱二人都从事着教育工作,因此自然就谈到了教育。三人都认为,人民要独立,民族要振兴,就必须为四万万同胞“拔病根”,抓好贫苦百姓的基础教育。毛泽东还特意将他和朱德总司令一起署名的《出路在哪里》红军长征宣言书发给他们,并嘱托:一定要团结发动群众,为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而奋斗!一定要办好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红军在文明期间,张盛珊和朱宾禄尽己所能地帮助红军。他们共用一个石砚,在培正学校为红军书写宣传标语;还为红军筹集粮食、找住地……如今,那个石砚以及朱宾禄为红军筹粮用过的斗还保存在朱孝勤家里。
红军走后,张盛珊被叛徒告密,于1935年被汝城县挨户团副主任(后为保安团团长)胡凤璋谋害于岭秀七里深坑(从文明去汝城县城的一条狭长山谷)的凉亭中。朱宾禄没有被吓到,他把对反动统治的仇恨和对好友张盛珊的思念埋在心底,牢牢记住毛泽东的嘱托,团结群众,创造条件,办好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汇集本乡有名望的开明绅士和进步教师黄飞庭、黄信书、李书鼎、张有为等人,发动全乡(含盈洞、岭秀片)人民群众共同支持,在文明司背湾墟建成了一座可容纳500多名学生就读的四合院式的中型学校,命名为文明中心小学(现已重建为文明中心幼儿园)。朱宾禄担任该校的第一任校长,并一直在校授课,直至解放。
听了朱孝勤老师的讲述,我们不禁唏嘘感叹。张盛珊与朱宾禄这一对好友为家乡汝城文明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后人铭记。如今,昔人已去,但他们创办的学校还在,尤其是那栋幸存下来已经被列入汝城县文化遗产保护点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有着太多的红色记忆。还有张盛珊亲手栽种的那棵桂花树,在南风中摇曳着,似乎想要向我们诉说什么……
随后,我们从学校出来,走进韩田村,寻访张盛珊的故居。一栋栋的古民居,显示着这个村的悠久历史。张盛珊的故居就位于村中,是一栋约200年的古建筑,两层楼房,青砖黛瓦,各种木雕灰雕比较精美。可惜房子中间有一部分已经坍塌,整栋古楼房已在风雨飘摇中了。
(原载《郴州日报》2017年7月7日,朱孝勤、张礼明口述,刘娟丽、徐宝来整理)
文明韩田中央红军政治部旧址
(来源:摘编自《半条被子的温暖》一书,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湖南省汝城县史志办公室 编 朗读者:马韵迪)